1
袁世凯仅仅在位83天,然而他却制造了7.5亿枚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,也就是平常老百姓们常说的“袁大头”。
在当时的中国,几乎达到人手至少两枚的“盛况”。
直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,“袁大头”还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流通,后来人民币的全面发行和推广,它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

按常理,在袁世凯死后,这种铸有特定人物头像的硬币,应该不会再被流通使用,但它却流通了至少近半个世纪之久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是不是和袁世凯本人有关呢?
2
1859年,袁世凯出生在河南,一个家境殷实的地主豪绅之家。
“凯”字源于其叔祖与捻军作战得胜凯旋,父亲大喜取了“凯”字,而根据家族“保世克家、企文绍武”的排行,为他取名为“袁世凯”。
袁世凯自小就非常聪明,他曾说过:自己如果有十万精兵,就可以横行天下。

一个小孩子能说出如此霸气的话,不难断定袁世凯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。
袁世凯是从给朝鲜做帮办起家的,因成绩斐然一直被清王朝所重用。直到1909年,由于其权力过大有“曹操、司马昭”之嫌,被清王朝解职,但他仍控制着北洋军的实权。
武昌起义爆发后,清王朝派北洋军前去围剿起义军,但怎么也指挥不动,万般无奈之下,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。
袁世凯重出后主张南北议和,一边许给南方起义军的条件是要实行君主立宪;一边却因客观形势和革命党的影响,心中早已心存了做总统的心思。

袁世凯亲手修改诏书,逼清王朝宣统皇帝退位,自己与南北、清室三方达成共识,至此辛亥革命进入和平轨道,各方各派的政治利益均得到了最大的满足。
袁世凯的出山是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,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新的走狗来代替清王朝,而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早已得到帝国主义赏识。
袁世凯一边对清政府,利用革命进行逼宫,强逼清王朝让他任内阁总理,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;另一边对革命党人又采取“一打一拉”的狡猾伎俩。

袁世凯掌据北洋军军权后,即刻派兵攻打武汉,直接打击和削弱革命力量,这是他“打”的安排;同时派人南下和谈,采取欺骗手段假意赞成共和,诱使革命党人交出政权,由他来当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,这是“拉”的安排。
袁世凯真是打得一手“算盘”,早在从他被清王朝解职后,就一直在等待时机,如今时机已到,他把两边都计算得天衣无缝。
孙中山先生在中外势力的夹攻,和革命阵营内部不断妥协的双重压力下,表示如果清帝退位,袁世凯绝对的赞成共和,就可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。宣统帝退位,紧随其后孙中山先生辞职,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。

孙中山先生在辞职时,为了制约袁世凯的权力,防止其独裁,提出了定都南京,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《临时约法》等三项条件。
袁世凯施展阴谋诡计,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上任。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,正式开始了他统治中国的时期。
3
袁世凯上台后,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,便决定铸发国币。
他特意安排人员,专门设计了新的流通硬币——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,并在硬币上印制上自己的头像,因此民间百姓俗称为“袁大头”,他还把它定为法定货币开始流通。
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《国币条例》及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》。

《国币条例》公布的同年,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“袁大头”壹圆银币,后在南京、广东、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。
袁世凯为加强自己的权利地位,首先要把控国民经济命脉,颁布条例规定所有货币一概要与银子挂钩。
其实在晚清时期,民间的币制是十分混乱的。
清王朝没有公信力,所谓的银票在商人之间根本流转不开。

欧洲人自西方带过来的金币银币等混合在一起,也是杂乱不堪。各地甚至还有自行铸造发布货币的动作,但是质量远远不行,偷工减料算是最平常不过的了。
我们都明白,作为衡量货币价值的真金白银,是永远不会贬值的,在当时属于“硬通货”。
袁世凯把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作为价格单位,定名为圆,也就是说一枚袁大头含纯银在八成。
在袁世凯权力鼎盛时期,发行的袁大头因为含有八成的纯银,所以民众一下子就接受了它。并且他们普遍认为“圆”要比其他钱币更靠谱。

那时候,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、风雨飘摇的情势下,国内的各方势力都希望借此机会,不仅要保全自己的势力,还要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势力。
袁世凯死后,中国彻底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,各地军阀为了军费,实际上也在私自铸造钱币。
为了让这钱币被大家接受,他们也都按照袁大头的版式铸造。
袁大头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发行量达到了7.5亿枚,中国民众也更愿意使用这种硬通货进行买卖。
即便到了通货膨胀的时候,它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。
4
到1928年国民党军占领北京颠覆北洋政府后,因为袁大头已经被民间广泛采用,自然也就顺其自然继续流通了。
民国时期也曾有传言:说民众们穷得只剩下钱。
这个钱指的当然是当时的法币,因为通货膨胀几百万法币买不到一斤米。

当年男子娶媳妇,都是用骆驼驮着两麻袋钱去说亲的,可见纸币在当年是多么的不值钱。
当年还有这样的说法,因为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,很多人买卖东西只要“袁大头”,其他钱币一概不要。
北伐战争结束后,国民政府曾经进行过货币改革,用法币淘汰“袁大头”,可民众根本不买账,依旧使用“袁大头”。
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一再让步,换来的却是灾难性的打击。他不断推行封建统治制度,使得民众不敢再提倡君主立宪。

他还大言不惭地说:人民是在滥用民主自由,人民对政治的认识太过幼稚。
此时他的野心逐渐暴露了出来,不仅下令解散各进步人士组织,还收缴议会议员的证书,让国会因人数不足,无法正常召开会议。
袁世凯安排人员刺杀了国民党领袖人物宋教仁,随后爆发了反袁的二次革命。当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,随即集散了国民党和国会。
袁世凯下令宣布废除孙中山颁布的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并颁布所谓的《中华民国约法》。还推出新的《袁氏记法》,把内阁制改为总统制,修改了总统选举法,实行世袭制等。最后还无耻地下令解散了国会,使形式上的民主共和制遭到了破坏。

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,竟然欣然接受了丧权辱国的《二十一条》。
他为了完成做皇帝的梦想,公然实行帝制,自称中华帝国皇帝,次年改元中华民国为洪宪元年,并准备将在这一年登基。
因为袁世凯的倒行逆势,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。民众的愤怒情绪慢慢发展成小规模的骚动或者起义。很多进步人士和那些对袁世凯充满猜忌的北洋军阀,也都意识到袁世凯想要世袭和独霸天下的野心,开始了“讨袁”运动。
在各种势力的共同打击下,登基仅仅83天的袁世凯,被迫结束了他的皇帝梦,恢复“中华民国”年号。
5
蒋介石执政之后,“四大家族”一直把持着国民经济。在这种情况下,将介石推行了金圆券,希望统一货币流通,但根本没有人愿意接受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蒋介石为了在逃跑前,狠狠地大捞一笔。硬是逼迫老百姓们把钱全部上交,换成了他们那一文不值的法币,最后把这些硬通货全部带去了台湾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开始发行和推广人民币。但像西藏、云南这些边远山区,因为普及得慢一些,还有部分老百姓认可袁大头。直到国家对人民币的大力宣传和推广,几年后袁大头才彻底退市。
袁大头这种银元的成色比较好,分量足,规格统一,用着也比较方便,虽只有八成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,自然会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。
同时由于国内白银外流的速度加快,国内货币体系紊乱,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法币改革,在市面上禁止流通银元,以便将白银收归国有,然而事实并不如所愿,法币后来一直在贬值,后来更是变得一文不值。

不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后面的民国时期,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推广和发行自己的货币。
最终也是因为连年战争,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据守一方,想要以一已之力统一货币体系,谈何容易。
所以说,袁世凯虽然仅做了83天皇帝,但袁大头发行量不仅高达7.5亿多枚,还一直流通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年代,是由诸多历史原因造成。
钱币作为法定货币,除了在流通领域中具有价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支付手段、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外,还有一种特殊职能——收藏价值。

钱币的收藏价值主要包括四大方面,艺术欣赏,知识与功能,文物价值以及保值增值等几个方面。
无论是金属币还是纸币,都具有纪念性意义,更是意味着朝代更替,历史的沉淀。从钱币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的政治,经济,历史,文化以及艺术,科技等方面的知识。
如今很多人也是看中它的历史价值,选择收藏,据说有的都能标到上万。据说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已经拍到一百多万一枚。
如今袁大头的辉煌也只能在收藏界得以一见了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aoguanrencai.com/n/74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