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参观过北京故宫的观众可能知道,在乾清门广场的西侧,有一座隆宗门,它与东侧的景运门相对而立,是一道面阔5间,采用黄琉璃瓦和歇山顶样式建造的宫门。

细心的人会发现,在隆宗门匾额的左侧,插着一支断箭,这支断箭长不过十几公分,如果不仔细看,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。

如果有游客就此询问导游,就会得到这样的答复:这支断箭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留下的,已经插在匾额上200多年,但究竟是何人将断箭射向的隆宗门,始终是个谜团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隆宗门始建于明朝时期,在朱棣迁都北京时所建,后来在万历二十六年,即1598年重修,满清入主中原后,再次对隆宗门进行了修缮,我们今天看到的隆宗门,基本上是顺治十二年,即1655年重修后的面貌。

在紫禁城内,隆宗门的地位十分重要,因为它是内廷与外朝之间往来的重要通路,门内北侧就是军机处值房所在,门外正西则是清代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。

另外,隆宗门还是紧靠皇帝住所的一道门,所以如果没有皇帝的宣召,即便是王公大臣,也不能私自进入。

既然隆宗门如此重要,闲杂人等根本不可能靠近,那匾额上的断箭是何人所留?难不成是宫廷侍卫起兵造反时,用弓箭射在了匾额之上?最重要的是,为何不将断箭取下,而是将它留在匾额上两百余年?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关于这支断箭的来历,有两种说法,一种说法是它出自李自成之手。

相传当年李自成的部队闯入紫禁城后,李自成认为成功在望,为了炫耀自身,使用弓箭朝着隆宗门匾额射了一箭,按照李自成的想法,射这一箭算是对明朝皇权的一种蔑视。

不过,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,因为但凡见过隆宗门匾额的,都知道匾额上除了汉字书写的“隆宗门”外,还有用满文书写的名称,也就是说,这块匾额是在满清入主中原,并进入紫禁城后才挂上去的。

李自成攻入紫禁城时,清军根本还没有入关,隆宗门的匾额又怎么会有满文?所以这种说法不攻自破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第二种说法是这支断箭是在清朝嘉庆年间,民间爆发了“天理教”起义,一支起义部队攻入了紫禁城,一直杀到了隆宗门外,由于再往内便是皇帝的居所,所以此时的情形十万火急。

宫廷卫队迅速赶到隆宗门,和起义军进行了激战,这支断箭便是在激战中,被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兵用弓箭射上去的。

虽然起义军最终被击败,但嘉庆皇帝认为这是一次严厉的警醒,不仅颁布了罪己诏,还特地下旨将断箭留在隆宗门匾额上,以此来提醒自己和后世之君。

这种说法也是如今被广泛认可的说法,不过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,认为这种说法有误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首先,断箭由天理教起义军留下的说法,出自于1971年郭沫若所编写的《故宫简介》中,在书中郭沫若描写了一段这样的故事:

嘉庆十八年左右,天理教起义部众一路攻打到北京紫禁城外,他们乔装打扮,计划兵分两路,一路从东华门,一路从西华门进入城内。

为了确保能够成功攻入紫禁城,起义部众的首领与宫廷太监刘德才、刘金等人勾结,在太监的内应下,起义军在9月14日这天发起进攻,并顺利攻入了紫禁城,一路杀到了隆宗门外。

起义军在此和宫廷侍卫展开了激战,酣战中一支断箭被射在了隆宗门的匾额之上。这便是断箭由天理教起义军所留这种说法的来源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,有的学者虽然认同这种说法,但在断箭是以何种方式被射在匾额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。

有学者认为,这支断箭是天理教起义军在和宫廷侍卫交战后,感到已经无法取胜后,只得撤退而去,首领不甘心于此,便在撤退时拿起弓箭,朝着隆宗门匾额射了一箭,代表着取得了战果。

虽然具体留下断箭的方式存在争议,可大众对于断箭是天理教所留还是比较认可的,但在史料中,对于天理教的起义活动记载,却是另外一种模样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文献记载,天理教起义后,主要是活跃在山东和河北一带,后来随着教徒越来越多,就连皇宫中也出现了天理教的教徒,首领林清带着教徒进行起义,买通太监进入皇宫。

进入皇宫时,天理教教徒为了防止被侍卫发觉,便将短刀兵刃藏在上衣下,但在途中因与他人发生争执,几名教徒脱去上衣,导致兵刃被侍卫察觉。

侍卫随即关闭了景运门,由于此时的嘉庆皇帝并不在紫禁城内,便将消息上报到了绵宁耳中,绵宁命人迅速关闭各道宫门,召集侍卫队进行抵御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天理教教徒被关在了隆宗门外,因为各道宫门已经关闭,侍卫队也即将赶来,教徒为了逃命,企图翻越宫墙而去,但绵宁带队到来,将部分教徒击杀,随后将所有教徒尽数抓捕。

根据这段描述,进入紫禁城的天理教教徒,全都是手持短刀,并没有使用弓箭之人,其次弓箭不利于藏匿,十分容易被侍卫察觉,虽然嘉庆时期的宫廷侍卫比较懒散,但是还不至于发现不了携带弓箭进入紫禁城的教徒。

那么就有一个问题,这支断箭究竟是怎么留下来的,进入现代后,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此重新进行了研究,他们结合断箭在匾额上的方位、朝向以及插入匾额的深度,来充分分析断箭可能的来源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吴空,出生于1930年,曾任故宫博物馆办公室主任、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,出版过多部有关故宫的著作,如《紫禁城》、《紫禁城宫殿》、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等,是一位多年致力于研究紫禁城的专家。

在经过严谨的研究后,吴空和其他专家认为这支断箭可能并非是天理教教徒所留,因为专家发现,这支断箭的尾部较高,射入匾额的方向比较怪异,专家推测这支箭应该是从高处射向匾额的。

为了查清断箭的来源,吴空还曾特地拜访了几位当年参与过修缮紫禁城的工人,据这些工人回忆到,当初在修缮隆宗门时,除了匾额上有断箭意外,隆宗门上也有不少断箭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他和工友们将门上的断箭全部清理,但匾额上的一支断箭,在被清理后,由于留下的孔洞太深不便填补,一名工人就顺手拿起一支断箭插了进去。

如果这名工人所言为真,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何断箭射入的朝向为自上而下,而不是从下向上,因为如果是当初天理教教徒在激战时所留,那么断箭应该是从下向上射出,插入匾额的,这与专家发现的断箭朝向相反。

但这种说法会带来另一个问题,那便是隆宗门上为何有如此多的断箭?这么多的断箭又是哪里来的?就算是天理教教徒入宫紫禁城时所留,那也不可能在嘉庆之后的一百余年时间里,道光、咸丰等皇帝连插满宫门的断箭都不清理吧?除非隆宗门被彻底弃置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此断箭是嘉庆时期,刺杀皇帝的刺客所留,因为他们从史料中发现,嘉庆在位时期,曾经多次受到刺杀,这支断箭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刺客所留下的。

据文献资料记载,嘉庆八年二月时,嘉庆从圆明园回到紫禁城时,刚走过神武门,一名为陈德的刺客便手持利刃上前行刺。

翌年十一月,又有一位刺客抹黑潜入宫廷内部,意图刺杀嘉庆,但是被神武门的巡夜侍卫捕获。

在后来的嘉庆十年、十六年,均有刺客进入紫禁城的记录,所以便有学者认为,这支断箭可能是潜伏宫廷的刺客,在隆宗门处,自高向低射箭想要刺杀嘉庆,或许是由于嘉庆正巧站在匾额下,亦或者是刺客技艺不精导致射歪了,最终在匾额上留下了这支断箭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后来嘉庆为了警醒自己,便下令不准拔下断箭,让它得以在匾额上插了两百余年,直到今天。

除了以上的这些说法外,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断箭是末代皇帝溥仪,在紫禁城内带人射箭取乐时留下的。

他们的依据是,溥仪曾经为了学习骑自行车,命人将紫禁城内宫殿的门槛锯掉,也曾在宫中到处娱乐游玩,因此也有着在隆宗门射箭取乐的可能,这支断箭便是他在此处射箭取乐时留下来的,后来随着溥仪被赶出紫禁城,断箭自然也就留在了上面。

隆宗门牌匾上插着一支箭谁留下的?故宫牌匾上插着一支箭

时至今日,关于这支断箭到底是什么时候留下的,又是何人所为,尚且没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说法,不过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所留的说法,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,在如今隆宗门前的介绍牌上,也是这么介绍断箭来历的。

故宫至今已经六百余年,它的身上还有许多的谜团等着我们去解开,在数百年中,说不定会有谁记录下了不为人知的历史,将它们埋藏在故宫的某个角落里,静静地等待我们去寻觅,断箭的来源谜题,说不定也是如此,只是我们还并未发现罢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阿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aoguanrencai.com/n/5921.html
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