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:人老了,就不要和子女一块住,否则谁都不开心
照道理讲,父母育我们的小,子女反过来当养他们的老……如今父母老了,将他们接过来与自己生活在一起,不是天经地义,在自然不过的事情吗,为何同在一屋檐下,却反而变得“不开心”了呢?

我总结了一下,大致有这三个原因:
一,老人与子女的生活习性不同
就拿我爸妈来说吧,他们是上世纪中叶出生的标准“50后”,无论寒冬夏暑,鸡叫一遍,便就开始在田间地头忙活开的他们,一直到太阳落山都不舍得停下来。
如今,日子好过了,家里的田地也都承包给专业种植户了,按说爸妈应该可以歇一歇了,可早就已经习惯了劳作的他们,却还是“闲”不下来,哪怕实在没事做,他们都会将家里早已闲置的农具统统拆下来,小心翼翼的清理一遍后,再回装上去,照爸妈的话讲就叫做:
“我们是想闲,可闲不下来呀,一闲下来浑身都不自在!”
再反过来看看俺这个典型的“80后”,虽然我已经算是同龄人中比较“勤劳”的了,无论寒暑,不管睡得有多迟,早上必然会在6点准时起床,雷打不动,哪怕休息天也不例外,可即使如此,在我父母眼里却还是“懒”,为啥?
因为他们总是“铁炮都轰不动”的凌晨5点起床,且几乎天天如此。
其实,老人与子女生活习性上的隔阂,还远不止“睡懒觉”一样,比如子女喜欢看手机,刷新闻,而从来不做低头族的老人这时候便会过来训斥几句:
“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,小心年纪轻轻的得上颈椎病!”
再比如候劳累了一天,回到家后特别想要安静一下的子女,在面对跟着收音机“自嗨”京剧的老人时,总不免会牢骚上一阵子:
“爸,您能不能把声音调低点,我脑袋都快爆炸了……”
…….等等,实际上谁都没有错,错就错在一个屋檐下有着生活习性不尽相同的两代人,您说是不是?

二,老人与子女的消费观念不同
小王的父母已经七十多了,一直到退休的那年,还是拿着不到一千块钱一个月工资的他们,因为钱挣得不容易,花起来也就很不舍得,反正就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那种。
可从来都是衣食无忧的小王,哪知道父母的心酸,小时候花钱“敞亮”惯了的她,如今工作不错,有了点“小钱”,便就更加的“肆无忌惮”,鞋子一双五百,衣服一件一千,便是连一瓶水有时候都得花上好几十,钞票大把大把的花,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。
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父母,觉得女儿在这样下去迟早得把家给败了,便经常数落她:
“你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?就不能省着点花?别看现在花得欢,小心将来拉清单!”
然小王又哪里听得的进去:
“你们少管我一点行不行?既然我有钱买新房子,把你们接来跟我一块住,就有这个实力花销,再说,我这消费水平跟我那闺蜜比,简直差远了,人家一条毛巾就是三百块……”
后来小王的父母因为实在忍受不来女儿的“大手大脚”,一气之下便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老屋中。
小王父母有错吗?
当然没错,你看人家曹DW,一秒钟几十万上下,一顿早饭花五块钱,还觉得挺奢侈……勤俭节约,乃中华之美德,能有什么错?
那是小王错了吗?
挣钱就是用来花的,挣得多,花的多,好像也没错……
那到底是谁错了?
谁都没有错,错就错在一个屋檐下同时生活着消费观念不尽相同的两代人。

三,老人与子女的处事方式不同
《乡村爱情》大家一定都看过吧,象牙村“首富”谢广坤一家为何经常吵吵闹闹,好像总是一副太和谐的画面?
或许您会脱口而出:因为谢广坤爱“作”,动不动便会给儿子谢永强与儿媳妇王小蒙来一个意外“惊喜”。
回答的非常正确,说白了其实就是谢广坤自私自利,啥事都爱占小便宜的处人与事方式,与大公至正,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儿子儿媳妇,有着本质的不同。
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有着截然相反处事方式,如此的老人与子女又怎么能够和谐共处?

那么“人老了就别和子女一块住,否则谁都不开心”,这句话到底是一家之言的片面概括,还是经过实际论证后的万户总结?
如题:人老了就别和子女一块住,否则谁都不开心,这句话到底是一家之言的片面概括,还是经过实际论证后的万户总结?
我选择前者。
诚然,老人与子女的生活习性、消费观念、处事方式,的确不尽相同,甚至有的还是天壤之别,但却不是“不能生活在一起,否则谁都不会开心”的必然理由。
其实这与我们所误解的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,是一个道理。
鱼与熊掌我们为何不能兼得?
一手拿鱼,一手执掌不就行了吗,其实这句话本来意思也只是让我们在鱼和熊掌中选择一个最好的,而并不是“不可兼得”。
因此,“得”与“失”其实不在于得失的本身,而取决于想要“得”“失”那个人;说白了即:是人决定了“得”与“失”,而并非“得”与“失”限制了人。
同样道理,老人与子女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、消费观念与处事方式,但这与能不能生活在一起,以及由此衍生的开不开心,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关系。
就像古时候北京四合院中四世同堂,或者好几代人都生活在一屋子里的例子太多了,难道您就能一竿子撸到底的说他们都不开心吗?
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它动物,而成为世界的主宰,靠的并不是尖牙利齿,也是体大力沉,而是团结与智慧。
因此,我相信只要是真正想要尽一份孝心的儿女,定然会有解决三种“不同”隔阂的方法;同样那些诚心体贴下人的老人,必定也会有应对三种矛盾的方案……您说是不是?

总结:
和谐的家庭氛围就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,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温柔,更加美好,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适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的更坚强,更加正直。
老人是根基,没有根基家则不稳定,儿女是未来,没有未来家则不长久;一个不稳定的家以及一个不长久的家,要来有何用?稳定才会兴,长久才是福……您说,对不对?

原创文章,作者:阿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aoguanrencai.com/n/48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