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,这两句成语出自于《晋书·谢玄传》,“草木皆兵”这句成语,是从秦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里产生出来的。
唳,就是鹤的鸣叫声。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看到草木阴影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的模样。
公元357年,苻坚自称大秦天王,统一了北方各族,他率领步兵60余万、骑兵27万、羽林军3万余骑,决定要攻打南方的东晋王朝;他的军队前后绵延千里,声势惊人。苻坚狂妄地说:「我有这样的百万雄兵,还怕灭不了东晋吗?」
刚开始时,秦军一路攻城略地,非常顺利,一路来到了寿阳城。

没想到,晋军将领趁著苻坚军队还没到齐,率领精兵5千人,强行渡过洛水,夜里偷袭秦军大营。结果秦兵大败,主将梁成战死,后退的士兵争先恐后要渡河,淹死了1万5千余人。
晋军乘胜追击,一举追到淝水东岸,与秦兵隔河对峙。苻坚登上寿阳城头,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,心中暗暗吃惊。又看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,还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,不由感叹:「这是劲敌呀!哪能说是人数少呢!」
后来,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,阻止晋军反攻。晋军将领谢玄就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:「不如你把军队向后撤,让出一块地方,让晋军渡过淝水,我们两军一决胜负!」
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,苻坚却说:「可以稍退一步,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,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,一定可以取胜。」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。
没想到,秦军本来已经内部不稳,这一撤退,后面的士兵误以为前锋已经被打败了,顿时阵脚大乱,队伍溃散,不可遏止。晋军以精锐8千涉渡过淝水,展开猛烈攻击。苻坚自己中了箭,他的军队乱到人马互相践踏,数不清的士兵投水而死,尸体多到让淝水都无法流动。

逃亡的秦军丢弃了盔甲,”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”,听到风声或鹤鸣声,都以为是东晋追兵了,就这样餐风露宿,饥寒交迫。等退到洛阳时,已经只剩下10多万人。
淝水之战后,北人不敢轻易侵略南方,南北朝的局面就此稳定下来。
后来,人们用成语「草木皆兵」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,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;以「风声鹤唳」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至于自相惊扰的样子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阿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aoguanrencai.com/n/27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