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黑学讲的是什么?《厚黑学》分析和解读

厚黑学讲的是什么?《厚黑学》分析和解读

文|何启真

厚黑一词源自李宗吾先生撰写的《厚黑学》一书。李宗吾先生在当时为人正直,为官清廉。他所写的《厚黑学》主要表述古代的英雄豪杰为人全都心黑脸厚,他主要想借此抨击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。在后人的解读下,逐渐成为了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,严重腐蚀了人们的思想。

鉴于此,我们对《厚黑学》做出进一步分析和解读,解读其厚黑的真谛。

原文:“三国英雄,曹操其首也,曹逼天子,弑皇后,粮罄而杀主者,昼寝而杀幸姬,他如吕伯奢、孔融、杨修、董承付完辈,无不一一屠戮,宁我负人,无人负我,其心之黑亦云至矣。次于操者为刘备,备依曹操、依吕布、依袁绍、依刘表、依孙权,东窜西走,寄人篱下,恬不知耻,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,尚不计焉,其面之厚亦云至矣。又次则为孙权,权杀关羽,其心黑矣,而旋即讲和,权臣曹丕,其面厚矣,而旋即与绝,则优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。总而言之,曹之心至黑,备之面至厚,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,亦厚亦黑。故曹操深于黑学者也;刘备深于厚学者也;孙权与厚黑二者,或出焉,或入焉,黑不如操,而厚亦不如备。之三子,皆英雄也,各出所学,争为雄长,天下于是乎三分。迨后,三子相继而殁,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,奄有众长,巾帼之遗而能受之,孤儿寡母而忍欺之,盖受曹刘诸人孕育陶铸,而及其大成者,三分之天下,虽欲不混一于司马氏不得也。”

译文:三国英雄,首推曹操,他的特长,全在心黑:他杀吕伯奢,杀孔融,杀杨修,杀董承伏完,又杀皇后皇子,悍然不顾,并且明目张胆地说: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。”心子之黑,真是达于极点了。有了这样本事,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。

厚黑学讲的是什么?《厚黑学》分析和解读

其次要算刘备,他的特长,全在于脸皮厚:他依曹操,依吕布,依刘表,依孙权,依袁绍,东窜西走,寄人篱下,恬不为耻,而且生平善哭,做三国演义的人,更把他写得维妙维肖,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,对人痛哭一场,立即转败为功,所以俗语有云:“刘备的江山,是哭出来的。”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。他和曹操,可称双绝;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,一个心子最黑,一个脸皮最厚,一堂晤对,你无奈我何,我无奈你何,环顾袁本初诸人,卑鄙不足道,所以曹操说:“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。”

此外还有一个孙权,他和刘备同盟,并且是郎舅之亲,忽然夺取荆州,把关羽杀了,心之黑,仿佛曹操,无奈黑不到底,跟著向蜀请和,其黑的程度,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。他与曹操比肩称雄,抗不相下,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,脸皮之厚,仿佛刘备,无奈厚不到底,跟著与魏绝交,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。他虽是黑不如操,厚不如备,却是二者兼备,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。他们三个人,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,你不能征服我,我不能服你,那时候的天下,就不能不分而为三。

后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,相继死了,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,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,集厚黑学之大成,他能欺人寡妇孤儿,心之黑与曹操一样;能够受巾帼之辱,脸皮之厚,还更甚于刘备;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,不禁拍案大叫:“天下归司马氏矣!”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,天下就不得不统一,这都是“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”。

厚黑学的这一段主要是对三国人物,谙熟厚黑之道而能称雄一方的描述,借此我们针对上述人物进行分析。

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司马懿这四人在人生目标上都是高度统一的,目标很明确都是争夺天下,只是四人在手段上有所不同。根据当时形势,四人分别在其目标的指引下,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为人之道和处世方法。各自拥有坚定的信念,和选择了巧妙的方式方法,在当时来看,四人可谓都算得上成功者,究其根本目标可能司马懿更为成功。表面上看,他们都使用了厚黑的手段,但究其本质,厚黑的真谛是什么呢?

结合其目标与手段,可以很容易看出,厚黑的真谛是理智。他们成功的背后拥有高度的理性化,其理性化表现为,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拥有高度统一协调的行动。他们的成功同时依赖于各自的智慧,能够认清当时形势,在复杂局势面前找出关键点,能够清晰的辨别出自身立足的根本。这一切都归功为于他们的理智。

理智也是现今能够有所成就者的必备要素,只有理智才能最有效的向着目标前进。理智的关键有两点,一认清自己需要什么,明确目标,坚定信念;二能够拥有智慧,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,能够找到自身的立足点,找出问题纠结的关键,以最优的方法将其解决。理智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能够在任何困难面前,以自我需要为指引,进行决断。

厚黑学讲的是什么?《厚黑学》分析和解读

理智可以有效的帮助个人达成目标。厚黑的真谛是理智,厚黑在行为上,更确切的表述为不择手段,但我们应该拥有理智并非一定是厚黑,厚黑的行为未必就一定就是理智的。不择手段主要是为达到目的什么手段方法都用得出来,理智与否就要归结于目标。如果是高尚的目标,不择手段能够使其更有效的得以实现,但正因为是不择手段,其根本意义在没有被认清之前,很容易背负沉重的压力,甚至很可能遭受非常人能够忍受的打击,能够在此环境得以继续奋战,也完全依赖于理智才能得以坚持。往往伟人的成就,便是高尚的目标加上不择手段既理智,最后才能得以实现。反之,如果是低俗,甚至是恶意的目标,不择手段也可为其实现,但实现之后必将受其所害,定是得不偿失,这并非理智,因为根本没有认清自身最根本的需求。往往小人的目标就是依赖于不择手段才得以实现。这里的本质就是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区别,看似都很理智,但事实的理智与否,在最终结果面前,做出的不同表现,就能够让人们清楚得知其是否拥有真正的理智。

可能多数人并非伟人,也更非小人。对于人的一生重要的东西有很多,我们应该明晰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,应该深思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,找到最根本的需求,往往这种需求都是以人性和道德为基础。认清自我的根本需要才能拥有真正的理智,这样的理智才能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,让更多的人有所成就。

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,立即删除。
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